在工作中,常听到家长在接孩子的时候问:今天你学什么了?老师教的儿歌你会背吗?你瞧某某某画的多好!你看看你画的那是什么呀?诸如此类的话语。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,但孩子对这些话,就不容易接受了,我认为比较有效的做法是多给孩子一些鼓励。
作为一名幼儿教师,同时我也是一位家长。我的儿子17个月才学会走路,两周岁时才学会说话,而且口齿也不清楚。朋友们都安慰我:男孩子都比女孩子发展得慢些。儿子胆子比较小,小时侯在家周围接触的人很少,平时不爱说话,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不强,这是客观事实,我和先生都很清楚,但我们没有拿他跟别人的孩子比,更没有训斥孩子。我们始终通过各种办法传递给孩子这样的信息:我们相信他,他是最棒的!当他自己做完一件手工制作时,尽管圆边剪得不是很圆滑,双面胶粘得超过了卡片,但我们仍旧很兴奋的夸他真能干!高兴得孩子整个晚上不停的一个接一个地做手工。
我对班上的孩子从不做太苛刻的要求,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,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健全人格是很重要的。我始终坚持以鼓励为主,毕竟,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,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和弱点,如果家长和老师经常通过横向比较评价孩子,甚至用责怪的口气教训孩子,说孩子不如这、不如那,孩子很容易产生自卑感,其天性和创造力可能会被抑制。特别是对那些性格比较内向、表现欲望不太强的孩子,多给予鼓励显得更为重要。 儿子的老师有着丰富的经验,在对儿子的教育问题上费了很大心思。儿子刚来我们幼儿园时,整整哭了一周,整天要坐在教师门口等妈妈,大小便也不叫老师,在幼儿园连滑梯都不敢上,也不跟其他小朋友玩。老师用了“鼓励+强制+鼓励”的办法,逐渐,他的自信心增强了,也慢慢有了一些积极勇敢的表现,在幼儿园逢人就叫“老师好!”尽管孩子还有很多不近人意的表现,但我相信孩子会有更大进步的。